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30日 阅读:219 次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此战从一场小小的战斗演变成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此战从一场小小的战斗演变成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

在这次惊天动地的大血战中,在只能够放两个连的高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9个团,另加2000新兵,11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共4万三千多人,共打炮弹45万发。(赫尔辛基军事学院披露的资料,下同)。

联合国军方面投入步兵10个团零二个营,空降兵一个团,另有一个编练师,四个新兵联队,共6万2千人,消耗炮弹190万发,航弹五千枚。许多中国人不是被打死的,是被炮弹震死的。

整个战役中国军队死亡人数是7100人,伤残8500人;联合国军死亡11300人,伤13600人。伤亡比为1:1.6。

在一块长仅2700米,宽1000米的狭小地域内,双方10万余人拼命厮杀,43天时间里共有4万零600名士兵倒在这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说:“这是朝鲜战场的凡尔登”;林彪元帅说:“上甘岭是肉磨子!”而这次战役的策动者范佛里特后来公开承认:这次作战是“战争最血腥的和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蒙受到重大的损失”。

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中将,时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被认为是山地战专家,而且就像是专为战争而生的军人,极富军事才干,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在他的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1951年8月夏季攻势中,对983高地的攻击时,九天中仅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6万发,平均每门炮每天350发,也就使得以后如此高的弹药消耗量被称为“范佛里特弹药量”。但在对7731高地和851高地的进攻中,损失惨重而毫无收获,使这两个高地被形象地称为“血岭”和“伤心岭”。

那么,在范佛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上甘岭为何守得住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一往无前、英勇顽强与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战后据一生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的指挥此战的15军军长秦基伟说:“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

在战斗中,涌现了有以身体堵塞敌人机枪眼,为冲击部队打开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有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伤亡的情况下,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守住了阵地,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有战斗中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保证了指挥联络畅通,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的通信英雄牛保才。除了他们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

在四十三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十四昼夜的顽强,使得上甘岭精神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也激发许多艺术家以上甘岭为素材,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等。

其次,大量的炮兵参战,炮火准确猛烈,以及大量方便快捷的投掷弹药,为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作战中,炮兵的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虽然志愿军发射的炮弹数量只相当于美韩军的21%,火炮的口径也多不及,但通过灵活的机动和集中使用,已经能够与敌炮兵进行大规模的炮战。具体应用上,反击中,在步兵攻击前实施炮火准备,一般可摧毁敌工事70%以上;防御中,以集中火力拦截敌冲击队形或阻止其在占领表面阵地后扩张战果。据估计,美韩军在战役中的伤亡有70%是被志愿军炮火杀伤的。

战后据参与此战的美国陆军二等兵麦·卡拉汉回忆,当他所属的美军某整编连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支援下终于拿下这个久攻不克的山头,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整个阵地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尸体和一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士兵!这个中国士兵看上去年龄很小,像个还未发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没有了树枝的树干上,满脸满身都是泥土;他浑身发抖,好像己身负重伤,两眼充满了仇恨与恐惧……那个中国士兵嘴里还不停地“叽里咕噜”吼着什么,似乎是被俘虏前绝望的纳喊……可是美国兵谁也听不懂,因为美国连队里没有也不可能配中文翻译。

“他背着台步话机!”只听到有人惊恐的喊道。

这声提醒似乎叫美国人意识到了什么……可是为时已晚,无数发炮弹密集的像暴雨冰雹一样倾泻而降,100多个美国官兵被炸的身首异处,那个中国士兵也给炸飞了……

“惨烈啊,惨烈!我为了去救护战友,当场被炮火炸晕......苏醒后随手抓了把土,里面竟有二三十块弹片,那个中国士兵所倚靠的那截一米来长的树干上,有无数个弹片和弹头!麦·卡拉汉提起往事仍不免心有余悸,“整个阵地上仅剩下三名幸存者:一个双腿被炸断,右臂被炸残;另一个被炸的双目失明,双耳炸聋:而我-----左腿膝盖以下全没........”

因为作战区域狭小,美韩军又多采取集团冲锋,攻击队形密集,攻防转换节奏快,在志愿军所装备的武器中,马克辛重机枪火力虽猛,但枪体笨重,结构复杂,又需要加水冷却,使用极不方便;捷克轻机枪射击精度高,但卡壳率较高,需要不断抹油维护保养,也不适应激烈的战斗;苏式轻机枪火力猛,但射击时弹匣转动声响大,夜战中容易暴露目标;苏式五零冲锋枪枪体轻便,射击速度快,但弹匣容量小,转眼之间子弹就消耗完了。相比较之下,投掷弹药深受欢迎,特别是加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更为战士所青睐。很多战斗几乎都是靠手榴弹和手雷取胜的。四十五师在23天的战斗中,就消耗10.65万颗手榴弹,4.6万颗手雷和1500余根爆破筒,这还不包括搜集敌方遗弃的手榴弹、手雷。

第三,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解决了在敌极其猛烈的火力之下减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的难题,有效地削弱了敌在技术装备上的优势。

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并依托坑道作战是志愿军将士的伟大发明、伟大创举。据统计,至朝鲜停战,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共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排列,能绕地球一周半,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作战,顶住了狂轰烂炸和连续进攻,令敌人不能越雷池一步,并大量的杀伤敌人。美国新闻界在专题评论中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即便在失去表面阵地的情况下,守备部队仍能以退守坑道来配合二线部队实施反击,抗击并粉碎敌之进攻,证明了坑道在以劣势装备进行坚守防御中的优越性。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在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沮丧地写到: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2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曾经自吹打败天下无敌手的美军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是世界上的“头等陆军”。

美国军事史专家沃尔特·G·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一书中认为:“无论是从空中或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里的敌人消灭。”“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是在防守一方。”

第四,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还仰仗于后勤保障有力

上甘岭战役,阵地上进行激烈、反复的厮杀,志愿军后勤战线也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后方时刻关注着艰苦卓绝的坑道部队,因为谁都明白,只有坑道部队的坚持,才能消耗敌人,才能赢得准备反击所需要的宝贵时间。因此,十五军后勤部门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虽然从后方到前沿坑道只有几百米上千米,但这几百米上千米的距离确是险情密布的死亡地带,中间有敌人的几层炮火拦阻线和步兵火力控制网,越是靠近坑道,遭敌杀伤越大。有时送一袋萝卜或一桶水,往往有许多同志献出生命。为了鼓舞士气,军首长甚至提出“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的立功标准。

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上甘岭战役越打越大,其他战线上就相对安静下来,整个朝鲜都在看着上甘岭打。志司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同志亲自抓上甘岭的后勤保障,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十五军“兵马壮、粮弹足”,战役过程中的粮弹供应,满足了战斗所需要的大量消耗。运输部队在敌人凶猛火力下昼夜不停地前运弹药、后转伤员,是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五、在上甘岭战役中,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给了参战将士巨大的支援和鼓舞

战斗紧张时,祖国慰问团来到我军,带来了祖国人民的关怀。物资力量是可贵的,精神力量更可贵,它时时在鼓励并警示我们前方的同志,身后就是祖国,背后就是亲人,为了祖国的安宁,亲人的幸福,就是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忍受,再大的牺牲,我们也绝不能后退。

朝鲜人民踊跃支前,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支前的队伍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其中有一个21岁的姑娘叫石吉荣,是朝鲜民主青年同盟盟员。在支前中,她的左腿被美军飞机炸断了,康复出院后不能运送弹药伤员,便在转运伤员的路边设了一个茶水站,自己拄着拐杖给伤员送水喂水,每天早晨顶着月亮开始,晚上顶着星星收工,一直干了四十多天。

还有一个叫李春实的姑娘,因为担架队只要男同志,她便同另外三个姑娘女扮男装,自己做了一副担架,到火线救护所抬伤员。在许许多多支前事迹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朴在根老人。我们干部战士,都喊他阿爸基,他的确是一位很好的阿爸基。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头参加了担架队,抢运伤员,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护理我们的伤员。一次,担架队遇上敌人空袭,周围都是炸弹,躲避不及,朴在根毫不犹豫地扑在伤员身上。伤员保住了,朴在根老人却被弹片穿透背部,后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上甘岭,从此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战斗,牺牲奉献,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图腾。

",
Tag:上甘岭 战役 坑道 志愿军 伤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